天柱山白鹤观 [安徽]

15次阅读
没有评论

共计 1097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
天柱山白鹤观
安徽天柱山白鹤观:
  1. 历史起源
    • 白鹤观原名“真源宫”,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时期,由道人白鹤创建,因此最初被称为“白鹤观”或“白鹤宫”。
    • 唐朝天宝九年(750 年),唐玄宗李隆基下令修建了“司命真君祠”。
    • 宋代太平兴国七年(982 年),宋太宗赵匡义再次敕建,命名为“灵仙观”。
    • 北宋政和七年(1117 年),宋徽宗赵佶为寻找灵迹之地,亲自题写了“真源万寿宫”的匾额,从此正式更名为“真源宫”。自唐代起直至清朝道光年间,都有道士在此居住修行。后来,由于战争和其他因素的影响,逐渐衰败废弃。
  2. 建筑格局
    • 现今白鹤观仅存遗址,遗址内有阶梯状的建筑基址共五层,总面积约为 5000 平方米,相对地面的高度大约有 50 米。
    • 在过去辉煌时期,其建筑应具有典型的道教宫观风格,可能包括山门、大殿、偏殿、经堂等建筑,布局严谨,体现了道教的宗教理念和建筑美学。
  3. 特色
    • 历史文化特色 :其历史跨越多个朝代,历经多次敕建与更名,见证了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和宗教文化的发展,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这里留存的应梦井、白鹤泉等遗迹,是历史的见证,为研究古代道教文化和天柱山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。
    • 建筑风格特色 :融合了不同朝代的建筑风格特点,既保留了南朝时期的古朴,又吸收了唐宋时期的华丽与大气,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。其建筑选址在天柱山,与自然山水相得益彰,体现了道教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理念。
  4. 宗教地位
    • 在古代,天柱山被道家视为第十四洞天、第五十七福地,白鹤观作为天柱山地区的重要道观,在道教中具有较高的地位。
    • 它曾是众多道士讲经传道、采药炼丹的场所,吸引了方圆数百里的善男信女前来朝仙谒圣,对周边地区的道教传播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。
  5. 文化活动
    • 在其兴盛时期,道观内会举行各种道教仪式和法会,如诵经、祈福、斋醮等活动,信众们会前来参与,以祈求平安、健康、幸福。
    • 如今,虽然道观已不复往日辉煌,但每年仍会有一些道教文化爱好者和研究者前来参观、考察,相关部门也可能会组织一些文化研讨活动,以挖掘和传承白鹤观的道教文化。
  6. 保护情况
    • 由于历史上的战争等因素,白鹤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。现存的白鹤观主要是遗址状态。
    • 近年来,当地政府和文物保护部门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修复工作,对遗址进行了清理、加固和保护,以防止进一步的损坏。同时,也在积极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宣传工作,提高人们对白鹤观的认识和保护意识。
  7. 历史名人对其的评价
    • 由于年代久远,关于历史名人对白鹤观的专门评价记载较少。但宋徽宗赵佶为其题写“真源万寿宫”的匾额,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朝廷对白鹤观的重视。
    • 在古代,众多道士选择在此修行,也说明了白鹤观在道教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,受到了道教人士的认可和推崇。
正文完
使用官方微信公众号体验更多功能
post-qrcode
 0
评论(没有评论)